本篇文章4116字,读完约10分钟

记者支玉香·徐皓

每年基金行业不可避免的一件大事是,监管部门目前正在调查的众多基金经理一定参与了内幕交易。 在基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第十三个年头之前,这是2000年掀起轩然大波的“基金黑幕”曝光10年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扫黑”行动,但只有这一次,矛头指向了工作人员个体。

由于此次相关人士包括李旭利、郑拓等行业明星基金经理,业内人士认为对基金行业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肃清二次“青年”基金,康有为

记者徐皓

在二次肃清的背景下,成为本命年的“青年”

内幕

在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之际,针对股市最大机构投资者基金采取的一系列监管行动,可以看作是对“内幕交易”行为的肃清。

在这一背景下,迄今为止针对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行为的调查也开始转向证券市场的其他主体。 基金工作人员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严惩之下,今年9月对被查处违规的基金经理进行了严厉处罚,抹黑、刘海受到行政处罚,被禁止进入市场,韩刚也因涉嫌违反“未公开新闻交易利用罪”被司法机关

另外,被查出漏洞的基金企业也被监管层要求按名称进行整改,今年10月印发了《基金监管措施示例对照表》。 该对照表详细列出了79种可能涉及基金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违规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多次呼吁,强调基金业坚决不得违反“老鼠讲”、非公平交易、利润输送三条底线。

信用危机

李旭利、郑拓等涉嫌内幕交易的案件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但有消息称李旭利将面临行政处罚。

据媒体报道,除了原重阳投资合伙人李旭利外,上海好望角股权管理企业总裁郑拓也卷入了内幕交易的调查中,两人之前均为交银施罗德基金企业基金经理,各自为投资部总监。

《机构投资》根据接近监管部门的人的话,“对比李旭利和郑拓的调查,疑似老鼠仓,情节严重”,“调查取证不太困难,监管部门在短时间内情况

除“公转私募”的李、郑两人外,上海还有公募基金经理在证券监督局例行检查中被“查出问题”。 据记者了解的消息,除原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黄林外,上海某合资基金企业基金经理也查出违规行为。 目前,上海证券监督局未对此事进行证明和定性。 无论

事的最终解决结果如何,去年以来,许多基金经理落马一事给基金行业的信誉度带来了巨大的折扣。 这给以“信托精神”为基础的基金企业带来的商誉受损难以在短期内修复。

制度重构

据一位基金企业家称,这种大范围的清查行动,不仅会影响持有人的信心,还会对劳动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震动。 “现在不能谈股票,出去也不能谈”,投稿人的“束缚感”更加强烈了。 “公开招募受到严格控制。 现在去私人地方也不容易。 ”

如何松散地结合,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基金企业管理者考虑的问题。

据悉,正在进行的基金法修订中,规定了违反基金人员信用、诚信、审慎、勤勉相关义务和相关义务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强基金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也在酝酿基金制度改革方案,三个方面即发行制度转为注册制,组织形式引入企业制,基金管理者评价体系建立等,将有所突破。

此外,基金业协会也在筹备中,提倡基金业的自律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妥善开放员工炒股,履行一定程序,遵守规定,在此基础上投资管理自己的财富。

发言权提高基金业协会认为

记者支玉香

经过12年的快速发展,基金业现已成为拥有62家基金企业的“豪门家族”,

采购协会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接近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人那里获悉,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准备。

今年下半年,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基金监督管理部门发生人事变动,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基金业协会建设铺天盖地。 此外,相关人士认为,此前担任基金部主任的孙杰担任基金业协会负责人。

目前仍在筹备中的中国基金业协会是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全国基金领域的自律组织,是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法人。 目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还没有自己的自律组织,统一纳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体系。

基金领域迅速发展到2001年,成立了中国证券业协会基金协会。 时隔一年,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委员会成立,取代了以前的基金协会。

“夺回”话语权

过去,基金在a股市场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历史数据显示,2007年基金持股市值占同期a股流通总市值的28%,整个公募领域在市场上百分之一百。 现在,基金的话语权旁落,地位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截至今年10月底,基金持股市值18957亿元,占沪深两市流通a股市值的10.61%。 随着大非解禁,基金持股市值占以前的近三成,但只有今天的1/10,其影响也将大幅下降。

除了基金地位下降外,基金界还暴露出了“老鼠仓”违规、投资研究员频繁跳槽等诸多领域的问题,这些都被投资者诟病已久。 基金行业目前有类似的自律机构,但有独立领域的自律组织,用于加强整个领域的自律,似乎等不及规范基金员工的业务行为了。

脱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调用

经记者徐皓

基金法的修改进入了秒读阶段。

历时多年反复调查修改的新法完成了10年前基金法制定时未实现的事业。 据悉,新法将剔除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证券”一词,将新法的调整范围从证券投资基金扩大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现综合立法的“投资基金法”。

扩大调整范围

基金法起草小组组长吴晓灵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撰改草案已具备向有关部门和地方征求意见的基础,履行手续后,将很快征求广泛意见

基金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在原法越来越不能满足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下,此次基金法的调整范围涉及更广泛的文案,从专业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综合而来。

据权威人士介绍,此次基金法调整范围为原“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品种”扩大到“股票、已上市和未上市的股票、债券及其衍生产品”。

在此框架下,“投资基金”涵盖的副本不仅限于原法的“通过公开发行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而是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

对私募实行有限监管,确定免予登记条款,实行备案制。

另一个重要的编撰是基金的组织形式。 此次基金法修订明确了契约型、企业型、合作型三种募集资金的形式。

随着新法“宽松捆绑”

近年来私募基金的繁荣快速发展,“立法立信”的呼声越来越高。 很多民间资金在很多场合都表达了自己的需求。 在他们看来,“入法立信”对建立私募基金的公共信服力,长时间有序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业界也有对“放任不管的话马上就会死”这一尺度的担忧。

公募基金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期待法律能采取更灵活的空之间的关系。 监管层也有意推行“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想法。

股权激励制度计划成为公募者,迫切希望新基金法能“开洞”。 这个制度虽然号召多年,但一直没能打破坚冰。 基金业界人士认为,作为具有“人力资源领域特征”的资产管理领域,公募基金分配的一环中没有出现重视人才的机制,这也是公募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与“人才”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基金员工能否进行股票投资也备受关注。

事实上,今年年初出台了《基金人员亲属股权投资申报管理指导意见》,但由于监管范围过广、手续过于严格,最终无疾而终。

另外,适当放宽基金投资范围限制,放宽基金企业的业务范围也是老生常谈的“老话”。 一位参加法律修订的人认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证券投资基金的品种越来越多,法律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作为比较广泛的解释。

年基金行业的六大预期

记者徐皓

基金经理不足

随着今年150只基金新产品的发行,许多企业基金经理的“业务量”接近饱和。 尽管今年许多企业加强了投资研究员的配置,但仍有许多企业被称为“空缺、严重空缺”。

渠道优先销售,

基金企业纷纷提高发行频率。 此外,渠道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几大托管银行陷入拥堵——7、8只托管基金将在同一时间发行。 在这种情况下,渠道明显出现“左手倒右手”的现象,给投资者和基金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这种状况会在年中发生变化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公司已经开始选择性合作,与一些基金企业建立了战术合作关系,将合作企业发行的产品放在首位。 将来,银行渠道会在产品密集出现的情况下,或者有选择地销售产品。

外资企业加入代销团队

的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销售渠道将在年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缓解渠道堵塞。 记者了解到,多家外资银行已经准备好代销基金,预计明年将获准代销基金。 虽然外资银行的客户资源比较有限,但其拥有的高端客户群和海外产品的销售能力仍然打动着基金企业。

另外,预计已经获准开放的第三方销售也将于明年迈出试验性的一步,除“柜台”外的创新销售模式可能会展现在眼前。

中小企业突击“专家”

对于专家业务的趣味性,很多中小基金企业远远优于大企业。 今年年底,监管层从多个角度放宽了基金企业开展专家业务的准入条件,这被许多企业视为“重大利好”。 据悉,许多企业已经完成制度、流程、人员配置,需要打开闸门立即推进这项业务。 今年许多中小基金企业投资业绩斐然,为开展专家业务吹了东风。

跨境etf的出现

今年etf产品大幅扩大,多种市场指数、领域指数、主题指数etf层出不穷。 但是,长期以来准备的跨境市场、跨境etf一直没能上市。

沪深两交易所都表示,今后将大力发展沪深两部分的指数产品,推进沪深两部分的跨市场etf和跨境etf产品的上市。 此外,产品方案和技术问题也已基本得到处理,预计明年将推出这两种“叫好”的创新产品。

新基金企业sprint“70家”

步伐谨慎,监管层今年仅批准新银行梅隆和浙商基金2家新企业成立,目前基金企业总数达到62家 但是,等待审查、脑海中浮现“采购”字样的基金企业名单还很长。 据悉,平安大华基金已经进入准备的最后阶段,国金基金、财富安达基金也是现场检查的一环。 明年,新基金企业团队将加速流入“新丁”。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2011基金展望:“二次基金黑幕”后会否再次破茧”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

标题:“2011基金展望:“二次基金黑幕”后会否再次破茧”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