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3字,读完约5分钟

◎每经记者邓银娄黄宗彦来自重庆、成都

去年夏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狂欢的冰桶挑战赛,让公众认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als”。 这只是罕见疾病小组的“冰山一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种类多达6000~8000种,包括血友病、丙酮病、结节性硬化症、软骨发育不全症等,其中80%为遗传性疾病

目前,中国上市的“孤儿药”只有130个,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的只有57种,能全额报销的只有10种,国内制药公司对该行业的自主研发还处于空小白。 罕见病快速发展中心主任黄如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对罕见病患者来说,无药不成医、有药不成医、无药不成医已成为常态。”

在举办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科伦药业董事长刘改革创新呼吁加快罕见病立法,希望通过制定“孤儿药”优先审查实施细则、建立罕见病医疗保险制度等措施,推进“孤儿药”国产化之路。

罕见患者的声音

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了,但张红还是凉飕飕的。

今年是张红接受als(als )治疗的第十年,但和往年一样,对于刚刚过去的“国际罕见病日”( 2月28日),她得到的只有失望。

她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自己无法直接用语言交流,只能在电脑屏幕上显示自己想用图标控制表达的副本,在采访中,10个字以内的回复也需要几分钟

其实,als只是许多罕见疾病的冰山一角。 据美国fda和欧盟相关机构统计,目前世界上确认的罕见病已有6000~8000种。 在我国,这些人的数量日益增加,仅山东省就有200万患者。

但是,目前我国上市的“孤儿药”只有130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的只有57种,能全额报销的只有10种。 山东省立医院“瓷娃娃”治疗专家王延宙说,“孤儿药”还没有在国内批量生产,价格很高。

张红也向记者坦白说,她目前服用的药物约有7、8种,其中大部分是进口的,只有少数能通过医疗保险报销10%的费用,每年的药费只有10几万元,她已经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孤儿药’被医疗保险系统

制药公司不想接触“硬骨头”

正好是老羊春节,黄如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新年的消息。 “不要说期待,加油”。 一点点的话语背后流露着无力感。 “近年来,我几乎每个月都听到罕见患者死亡的消息。 因为没有药,所以即使有药也买不到。 ”黄如方说:“例如,恶性丙酮尿症患者不能吃鸡、鸭、鱼等高蛋白质食品,一生必须服用特效药bh4,每盒售价近1万元,一旦断药,就会全身抽搐,口吐白沫, 根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的调查,目前我国没有药企独立开发“孤儿药”的例子,只有10多家药企生产比较常见的“孤儿药”。 如果只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寻求生产的决定,为什么国内制药公司宁愿放弃这个市场?

“治罕见病的“孤儿药”又少又贵 业界呼吁为国产化开绿灯”

一位不愿指名道姓的制药公司高管表示,开发创新药物往往需要几千万到几亿元的投资,需要10年左右,每个“孤儿药”对应的市场都很小,开发风险很大,制药公司不愿接触这个“硬骨头” “孤儿药”很难买到,繁琐的审查手续也阻碍了进口。 “进口药物进入国内销售需要临床试验,国家将试验对象限制在200例以上,但许多罕见病的总患病人数在国内也未聚集200人。 另外,马上也有4、5年的审查期限,将很多“孤儿药”挡在国门之外。 ”黄如方说。

“治罕见病的“孤儿药”又少又贵 业界呼吁为国产化开绿灯”

呼吁“孤儿药”国产化

“孤儿药”的不自然状况已经引起药界大佬刘改革创新的重视。 在举办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要建立“孤儿药”认定制度,多方联动开发药物,简化“孤儿药”审批程序,通过市场垄断权、税费减免、建立罕见病医疗保险制度等五个方面,推进“孤儿药”国产化

刘氏改革创新建言,卫生、药监、科技、财政等多个部门联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原创“孤儿药”的开发,鼓励模仿国外专利过期的“孤儿药”,引导研究机构和公司从事“孤儿药”的开发,成为“孤儿”

此外,他还建议国家制定“孤儿药”市场垄断、单独定价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加快我国孤儿药批量生产,降低药物价格。

作为目前新药批准的一环,刘改革创新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提出了应制定《孤儿药》优先批准的实施细则,如临床试验减免和特别批准。 “我国现行的一报两批制度降低了研发效率,药品注册时间过长,临床急需的药品上市时间滞后。 ’他在提案中是这样说的。

“目前,社会各界对罕见病的关注程度较以往有所提高,不少人建议将‘孤儿药’纳入医疗保险,但这类药物大多价格高昂,其所占比例很可能影响其他常见患者的医疗支付。 ”这些制药公司的干部认为,目前处理我国“孤儿药”困境的切实途径也在于国产化,首先在于降低药品费用。

标题:“治罕见病的“孤儿药”又少又贵 业界呼吁为国产化开绿灯”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