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0字,读完约3分钟

昨天,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表示,上海今年外资银行法律纠纷案件数量超过2009年,与2008年持平。 第一个问题是新闻披露不充分、法律副本冗长、贷款利率承诺不确定等。 在有统计数据的这4年的纷争案例中,城市、汇丰、渣打3家外资银行超过了85%。

纷争的数量堪比金融危机时期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关于外资银行案件的调查报告显示,到三季度末,外资银行金融纠纷案件数量将超过去年,预计今年全年与2008年持平。 据悉,该区外资银行分行占总量的85%、资产总额的72%,是国内最大的外资银行集聚地。

据悉,2007、2008、2009、年前三季度,浦东新区外资银行金融案件收缴量分别为74起、96起、80起、82起。 近4年来,相关件数排名前3位的城市、汇丰、渣打,纠纷件数分别为111件、33件、10件,占纠纷总量的近86.5%。

外资银行在纠纷中的胜诉率达到96%以上,超过了内资银行92%的胜诉率,但被告案件数量每年呈明显增长趋势。 2007年1起、2008年2起、2009年10起,今年第三季度外资银行被推上被告席位已有7次。 相关案件主要是委托理财合同、信用证议案、储蓄存款合同等纠纷。

信不到的问题很严重

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规定:“商业银行在向客户证明投资风险时,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附上必要的实例,证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况和投资结果。”

浦东新区法院认为,部分外资银行在销售新型衍生产品时,未能向客户全面、详细披露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投资比例、产品费用等重要新闻,未能及时向客户披露严重影响投资者权益、投资收益等的突发事件。 在新闻发布的幅度上,正如前期某“双赢”合同理财产品一样,外资银行在“当前汇率0.1”下只图解证明了0.05 %~5 %的收益率,没有注明汇率的变化会导致收益为零

“外资行法律纠纷案件量堪比08年”

新闻披露不充分是对顾客风险的判断不充分。 数据显示,浦东法院审理的借款案件占外资银行相关案件的90%以上,是外资银行相关金融案件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从纠纷情况来看,外资银行往往无法实际开展客户投资风险偏好的判断工作,或者风险判断工作形式上较为突出。

报告认为,法律副本冗长是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外资银行的法律副本直接翻译自英文副本。 另一方面,英语的法律副本本身很模糊,大多数情况下是100页以上,直接翻译也有50页以上。 要点条款提示不足,特别是涉及可能免除或限制银行法律责任、加重个人客户法律责任、排除个人客户首要法律权利的重要条款。

标题:“外资行法律纠纷案件量堪比08年”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