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12字,读完约9分钟

戴榆经记者凌建平牟璇从上海出发

昨天,一篇名为《失控的上药》的报道在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消息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产生了巨大的杀伤力。 中药a股昨日停牌,h股再跌24.34%。 引用上海医药现任干部透露的消息,报道指上海医药犯下四宗罪。

财务数据是否涉嫌伪造? 内部统制有问题吗? 被监管部门调查了吗? 一夜之间,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昨天晚上,上海医药( 601607,sh )发表公告,全面否定了媒体报道的问题。 “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未收到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香港联交所就本公司财务或其他事项展开任何调查的通知”。

昨天( 5月23日)下午,《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来到上药集团医药大楼,上药董秘办公室一名员工终于露面,但目前正处于敏感时期,企业高层以不便接受采访为由,婉拒采访, 他告诉记者,晚间企业有相应的明确公告,一切以公告为准。

昨天晚上用药发表公告,全面否定了媒体报道的问题。

收购新先锋称为“公平合理”

上药昨日晚间在公告中表示,“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未收到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香港联交所就本公司财务或其他事宜展开任何调查的通知。”

药物透露,上海新先锋无形资产收购在年4月27日发布的标题为“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企业无形资产收购”的公告中正式公开。 如公告所示,这些收购的对价根据独立第三方判断机构出具的资产判断报告的判断值,履行了国有资产判断备案的相关手续。

“本企业认为,此次收购完全符合国内及香港关联交易的监管规定,公平合理,同时符合本企业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 公告说。

年12月15日,上海医药发布董事会议案公告,宣布拟以现金收购上海医药(集团)有限企业)以下简称上药集团)持有的上海新亚药业有限企业)共计96.9%的股份。 用现金收购上药集团持有的上海新先锋华康医药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本康医药) ) 100%的股份。 收购总对价为人民币14.88亿元。

公告称,上海医药受新亚药业集团委托,受托管理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新先锋药业),同意与上药集团签订适当的托管协议。 根据原始资料,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资产的主体公司包括新亚药业、本康医药和新先锋药业。

年4月26日,根据上海医药董事会通过的《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企业关于抗生素业务进一步重组整合及关联交易的议案》,为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抗生素资产的全部重组,上海医药决定其下属的新亚药业使用资产收购方法。 即现金收购人民币2314.69万元(基于国资备案判断值)上药集团下属新先锋药业的无形资产(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等)。

“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交易完成后,新先锋药业不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所有药品批文、在研品种(或在研项目)和生产许可证转移到新亚药业。

但是,关于此次收购,业内寥寥无几,有人怀疑新先锋被贱卖。 “从收购额来看,上海药业以2315万元收购新先锋,金额小,不得不怀疑新先锋在抗生素方面的价值被低估。 ”一位医药领域的研究员昨天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否认新亚药业的财务造假

上海医药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刚收入囊中的新亚药业实现营业利润1.285亿元。 昨天,一家媒体报道称,这一盈利数字引发市场猜测,该媒体引用揭秘者的话称:“抗生素全领域效果大幅滑坡,哈佛、石药、华药、东北药等大幅亏损。 但是,被中药收购的新亚药业全年盈利1亿多元,特别是年第四季度实现了一季度盈利5000万元。 实际经营情况并非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受领域周期的影响。 ”

“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对于新药业被指责财务造假一事,上海医药在昨天晚上的公告中也同样予以否定。 公告称,该企业国内外审计事务所均对该年度财务报告发布无标准保存的审计报告,新亚药业审计事务所也对该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发布无标准保存的审计报告。 由于这些标准中没有保存鉴定报告,新亚药业及上海医药的收益和利润按照适用会计准则依法记录。

“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香港证券交易所不予评论

为了证实上海医药涉嫌收购粉饰会计正在接受香港联交所调查的传闻,《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致电香港联交所公司宣传部。 一位员工向记者表示,公关部23日观察了某内地媒体对上海医药的相关报道,但联交所根据政策不对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相关报道作出其他评论。 传达了一切以公告为准。 香港证券交易所宣传部总监陈涓涓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表示,联交所根据政策一贯不对个别上市企业进行评论。

“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上海医药董事会办公室的一位人士在回答媒体电话询问时表示:“绝对没有调查。 至少我这个部门有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人来索取资料,不会问我问题。”

·对话

知情者:报道文案只是冰山一角

每次经过记者牟璇从上海出发

昨天,《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以下简称nbd )采访了熟悉中药的内部人士。

nbd :你对上药涉嫌粉饰会计有什么看法?

知情同意:在这样的体制下,这样的事件(虚增利润的事)一定会发生。 上药管理层有一个概念,就是大股东给上市公司钱,或者上市公司补贴大股东,这是天经地义的。 实际上不是。 如果上市公司将利润输送给大股东,大股东就会侵占上市公司的利润,是违规行为,但如果大股东向上市公司发放补贴,投资者就会对企业的基本面产生误解。 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nbd :你认为这是体制问题吗?

知情同意书:是的。 如果这个体制不改变,像今天这样的事迟早会暴露出来。 以前很多媒体报道和相关人士的发言都希望从外部打击这种体制,但管理层不要太放纵。 管理层之所以放肆,首要原因是不擅长规则。 例如,这样虚增利润,不知道上市公司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在财务方面和国有企业配套进行,都有会计方面的嫌疑。 第二个原因还是体制问题,旧的国有企业的做法无法改变。 管理层没有为股东负责的概念,而是按照国有企业的做法去做,做好表面业绩,获得奖金。

“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nbd :关于新先锋的事,相关文章提到了两个个人。 一位是财务负责人沈波,另一位是总经理徐国雄。 据报道,新先锋操纵利润的事是两个人做的。 你觉得这两个人的方法怎么样?

知情人:如果这个人制不变,即使换了其他两个人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会有同样的结局。 因为,这是体制问题,与人没有核心关系。

nbd :你知道这两件事吗? 你觉得上药今后会去哪里?

知情同意书:怎么说呢? 暴露这种事情也不奇怪。 我看到了媒体对配药新先锋和康丽制药涉嫌财务违规的报道,这两件事只是冰山一角,在国有企业中看,还不算严重,配药中还有很多更糟糕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来看,尽管性质比较严重,但服药还是大国企,将其与博士蛙相比并不妥当。 虽然迄今为止明确的给药事件多停留在体制方面、人事方面,但此次事件基本上严重打击了给药的信用,要重建信用并不容易。

·声音

上药前副总裁葛剑秋“别再涉足了”

每次经过记者牟璇从上海出发

上药前副总裁葛剑秋此前多次表示与“上药国有企业做法”不和,声称是这场改革的牺牲品。 昨天,在媒体曝光涉嫌伪造上药后,他在微博上表示:“我要谴责的是陈腐的国有企业体制,目的是利用各种力量推动上药走上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不让沉沦的历史重演。” 然后说:“各位,请手下留情,不要再踩下去。”

据以往报道,葛剑秋于2009年3月离开外资投行UBS加入上药集团,主刀完成新上药“三合一”整体上市及随后港股再融资,为新上药制定了一系列投资并购方案,将新上药的商业布局从华东市场扩大到全国。 据悉,年5月葛剑秋遭遇内部员工举报,在收购中信医药期间收受巨额贿赂。 年12月,葛剑秋正式离开用药。

葛剑秋离职后,曾多次批评在公共场合吃药的国企风气。 他向媒体表示,中药是上市公司,必须接受外部舆论和媒体的监督,这些风气已经几次阻碍了中药的迅速发展。 如果这股风潮占上风,公司甚至有倒退的危险。

在吕明方会长被解职之前,葛剑秋通过博客《不得不说的事》说:“大家应该都知道,吕明方会长是否在位还在迷雾中,但会被黯然离场。 这标志着上药市场化改革的结束,旧的上药终于复活成功。”

“直到去年11月底,我确信看不到希望,预感等待我们的将是无情的内斗风暴。 因此,我不顾吕先生的挽留辞职了。 我并不是因为这个逃走的。 在这期间,我还是打算利用微博等媒体在体制外推进用药改革。 另外,我还梦想着访问设施,模仿家庭化模式,促进药物的新生。 我知道这样的努力没什么用,但我梦想着还有一点转机。 在现在这个时候,我只能承认一切都结束了……上药就像缩影,折射出的是改革的困难和改革者的无奈……我也想在这里告诫后来者,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无法承受的沉重。 ’葛秋在文章中说。

“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有人指出用药是“四宗罪”

第一个

为了保证“集团年归企业股权持有者所有的并购利润不低于21亿元”,以及旗下的新亚药业获得1亿以上的利润,上药通过现金补充的方法“提现”了新亚的利润1亿以上; 利润约为4000万元。

第二宗

新药业通过向关联企业的新先锋转移价格费用或确认营业收入,使新亚药业的利润增加了6000万。 这些交易没有按照正常的商业条款进行操作,有些费用没有实际进行交易。

第三宗

上药集团低价收购下属新的先锋无形资产。

第四宗

将未完成收购的康丽制药计入上市公司的第一季度报告。

标题:“抗生素业务整合被指违规 上海医药昨公告否认”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