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3字,读完约5分钟

评论家叶檀

业绩好的银行的实际情况如何,最近的两个大笑话表明银行的安全存在“注水”的嫌疑。

第一个笑话是,汇款债务备受欢迎,经过债务互换博弈,中投、汇款、银行三方受益。

汇款这种现金“奶牛”,必须首先为控股的中投企业服务,缺乏向中投企业自身返还债务本息的能力。 中投注册资本约2000亿美元,来源于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的15500亿元人民币,债务发行价由中投承担,每年支付约682亿元的利息,利息不堪重负,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在2007年时表示:“基于工作日,必须每天赚3亿元,才能每年支付5%左右的资本金价格。 ”。 中投2009年实现盈利,同期企业新增投资580亿美元,海外全球投资组合收益率达到11.7%,但大部分为账面利润,资金依然疲软。 比尔继伟也许应该背《蜗居》中女主角的台词。 “每天一睁眼,脑海里就浮现出房贷6000、衣食住行2500、慢慢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手机电话费250、煤气光热费200这些数字。 也就是说,从我醒来的第一次呼吸开始,我每天至少要进去400美元。 ”

“叶檀:银领域的两大笑话”

汇款收益能力很好,但很难扛住中投的沉重身躯。 财务报表显示,2009年,汇款企业实现净利润2189亿元,营业总收入2197.85亿元。 这样高的净利润主要是持股带来的投资收益。 截至2009年底,汇金在工行、建行、中行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5.4%、57.09%、67.53%,据此推算,汇金从三大行获得的累计分红总额约为1890.4亿元。

汇款从3行的红利中正好用于支付中投的利息。 实际操作中,汇金对母公司的任务以其他方式出现,2009年汇金支付母公司金额达2779亿元,其中2665亿元为汇金从中投获得的国开行和农行注资,目前仍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基金相对应。 汇款从中投借款,转为股权,根据股权收益向母公司支付利息。 债权和股权的转换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的转换。

“叶檀:银领域的两大笑话”

不仅如此,汇款企业还必须保证主要商业银行的稳定。

汇款不能淡化各主要银行的控制权。 银行股价大幅下跌时,必须挺身而出买入股票,充当定海神针。 根据三大银行明确的配股方案,汇金参加全额配股的,应当向建设银行、中银行、工业银行分别支付428亿、405亿、159亿元参加再融资,资金规模约992亿元。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企业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据知情人士透露,汇金将向这两家银行投资880亿元。

“叶檀:银领域的两大笑话”

汇款资金用不着,也可以借钱。 信用评级受到市场公认的相当于国债的汇兑债务热烈支持,8月25日,首期540亿元汇债大获成功,7年期和20年期品种中标利率分别为3.16%和4.05%,投标倍率分别为3.47倍和2.71倍 这样,1875亿元的汇款债务不过是小菜一碟。

重新开始债权变为持股,左手倒向右手的游戏。 银行占首付债务所有认购额的9成以上。 另一方面,银行为了去年的大额坏账准备补充资本金,所以需要提供汇款资金,另一方面,银行的钱无路可走,只能热烈购买汇款债务,所以汇款必须决定限额,购买货款债务的规模在883亿元以下,也就是1875亿元的总额,

992亿元突然一变,变成了银行的债权、汇款的所有权。 这样,银行资本金充足,规模再次扩大,汇金发行债务后可以立即转为股票,获得银行红利。 看起来各方都受益匪浅,这家中间银行的效率和利润有什么提高吗? 我知道天。 只有在二级市场高价买入银行股票的投资者支付真实的银行,而低息环境下的储户则支付隐性价格。

“叶檀:银领域的两大笑话”

在债务变股的博弈中,存在着银行低息储蓄和债券利率之间的套利,以及债务变股后的套利这种双重制度的无风险套利行为。 但是,汇金否认债权转换存在套期保值行为。 汇款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汇款收入包括股息在内将提交财政部,不存在套期保值的初衷。 这个人含蓄的是,套利的最终获利者是财政部,可能不是汇款。 制度上掠夺财富的行为,光明正大地以市场的形式出现,日后令人害怕。

“叶檀:银领域的两大笑话”

另一个笑话很古老,很遗憾。 北京农商行被骗了7.08亿美元,行贿者的价格超过了几千万美元。 只要拿出诈骗金额的几十分之一,就可以破坏银行的整个安全网络。

无风险套利、债转股、以及贿赂价格,表明银行已成为经济安全保障壁垒的幻想侧面,教会了投资者转移金融货币市场灵魂的大法。 这没有考虑到地方政府对地方银行的干预风险。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

标题:“叶檀:银领域的两大笑话”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