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55字,读完约12分钟

经过记者曾子建

上周一( 8月11日(决战沪港通胜在香江)栏目上,《每日经济信息》不仅报道了沪港通准备过程中沪港通的最新进展,还从沪港通创新交易机制梳理了与a股投资的三大变化,向投资者介绍了新的投资模式。 此次《决战沪港通胜为香江》,《每日经济信息》将向投资者介绍香港证券交易所、恒生指数的历史,以及香港股市几十年来的多次重大行情,为网民梳理香港股市的运行脉络。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随着沪港通开始日期的临近,更多的内地投资者开始关注香港股市,许多人已经在香港开设了账户进入市场。 与a股相比,港股有更长的历史,1964年恒生指数上市50多年来,港股市场也经历了多次牛熊更迭。 那么,在历次大牛市和大股灾的背后,香港股市是否被那些因素所左右? 与a股市场相比,从运行特点来看,港股市场有那些重要的区别?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港股近25年“熊短牛长”/

梳理香港股市的运营脉络,回顾港股多年来的走势,是比较简单的做法。 注意恒生指数几年来的走势,最直观的印象是,在各轮牛熊交替的过程中,恒生指数同样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来说牛市时间更长,熊市肆虐,但走得更快。

如果将恒生指数的时间轴恢复到1990年,在近25年的恒指年线中,只有1994年、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8年和8年的年k线接收阴线,剩下的17年k线都是阳线 相比之下,上证指数1990年上市后,已有11年的年k线收阴线,最近6年2008年、年、年、年4年的年k线收阴线。

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港股市场强于a股市场的特点更为明显。 a股上次牛市是在2005年上海综合指数下跌至998点后开始的,约两年后,上海综合指数在2007年上涨至6124点后,牛市结束。 恒指2003年触底8331点,迎来长达4年的牛市,到2007年恒生指数上涨31958点后,宣告榜首。

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香港股市和全球股市一样遭遇股灾。 但是,2008年10月27日,恒指在10676点触底,很快就从熊市的阴影中恢复了。 此后几年,市场下跌,但每次调整后,低价都在上涨,2009年至今的5年多里,除了年恒指转阴外,其余每年恒指都在上涨。 截至上周五( 8月15日),恒生指数一度突破25000点高点,为近6年来新高,但这些人回到了2008年5月的位置。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相比之下,2008年以后,上海市除了2009年翻番的小牛市行情外,剩下的一年都是惨淡经营。 目前,上证指数仍然只有2200多点,距离2008年5月的3600多点还有很长的距离。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港强上海弱”的差异呢? 香港股市的牛熊交替,又被那些因素所左右?

国际化程度比a股高/

香港股市无疑是亚洲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与a股市场相比,其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是国际化程度远远高于后者。

评价一个股市国际化水平的高低,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上市公司的分布是否国际化,第二是参与资金(投资者)的国际化水平。 从香港股市来看,其最重要的国际化体现在投资者的结构上。 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年度,外国投资者仍是市场交易的主要来源,占市场总成交额的46%。 其中,来自外国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总额达到41%,外国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额也达到5%。 相比之下,香港本地机构投资者成交额仅为20%,本地个人投资者成交额为18%,交易所参与者自身成交额占16%。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从外国投资者交易资金的分布来看,美国资金占28%,英国资金占26%,欧洲(不包括英国)占14%,中国内地资金也占11%的份额。

由此可见,外部资金的流入或流出,肯定会对港股市场的上涨产生重要影响。 事实上,同样的理由,如果欧美经济衰退,大量外资疯狂撤出,恒指也会受到明显的压力。 例如2008年欧洲都柏林危机爆发后,外资迅速退出香港股市,恒指也迅速下跌。 但是,如果外部因素稳定,外资也会陆续回流,迅速带领港股重新出发。

a股相对封闭,目前外资首要通过qfii渠道进入,受限额限制,对市场牛熊更替的影响不明显。

市场化程度更高/

虽然目前a股市场化正在发展,但政策市烙依然挥之不去。 历史上,a股牛市和暴跌,大多与政策方面的变化有关。 例如2006年、2007年,在股权改革政策的刺激下,引发了大牛市; 2007年5月30日,证券印花税突然上调,当时市场短期暴跌。 这也是a股历史上有名的“半夜鸡叫”。 另外,a股的ipo制度也经常发生变化,行情变好后,新股将多如牛毛,行情进入熊市后,新股将停止发行。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相比之下,港股市场化程度明显偏高。 就新股发行而言,香港股市无论是ipo数量还是发行价,行情都好了,新股上市多,融资多; 如果行情不好,就没有停止发行新股的“行政命令”。 新股自然会大面积“破发”,也有上市公司主动推迟新股发行计划的。

另外,香港股市也有“半夜鸡叫”,这和a股市场不同。 由于香港股市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较高,这受欧美股市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欧洲三大股市、纽约股市等指数,前夜的上涨往往对次日恒指走势产生较大影响。

但近年来,随着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数量增多,内地宏观经济、上市公司业绩对港股的影响也开始逐渐增大。 从纽约股市来看,2009年以来,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已连续5年走出大牛市,且持续新高。 相比之下,恒生指数的表现稍弱。 于是,业内人士指出,由于a股市场对港股的影响开始增大,近年来恒指走势没有道指和恒指强,也没有上海综合指数弱。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指数结构有差异/

关于为什么a股市场更弱、港股更强的讨论,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很久,其中也有沪港指数结构差异这一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上证指数或沪深300指数来说,权重最大的是金融房地产。 恒生指数是以香港股市50家上市公司为成分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重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 因为该成分股的结构直接影响指数的运行。 从恒生指数分红股的名单来看,恒指分红股中也有汇丰控股、工商银行、建行等金融大股,但之前流传下来的领域以外的蓝筹股,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例如,腾讯控股公司目前的总市值达到1.2万亿港币,截至上周五收盘,排名第二。 博彩领域的金沙中国有限企业、食品领域的中国旺旺、康师傅控股、蒙牛乳业在恒指成分股中占有一席之地。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业内人士表示,上海综合指数代表上海市所有企业,而恒生指数则能代表高质量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 随着新经济上市公司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企业转入恒指成分股,这将对恒指的上涨起到新的推动力。 今年5月,《每日经济信息》模拟,参考年末沪深300指数自由流通市值5.19万亿元,腾讯和百度自由流通市值约占该流通市值的13.3%。 粗略计算如下: (腾讯和百度为股价指数年末指数-基期指数) *13.3%,如果这2只股票在a股上市,可能会对沪深300指数带来326点的上升贡献。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

查看背景

如果算上港股的牛熊,很容易受到内地多次创新、高高度开放的恩惠而受到冲击

经过记者孙宇婷

沪港通备战提速,恒生指数持续大涨,上周五( 8月15日),恒指盘中一举突破年高点24998点,突破25000点大关,创6年来新高,收盘价为24954.94点,上涨0.62%。

从1964年恒指问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0多年。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期间,恒指经历了许多牛的熊市,但在这些剧烈起伏的背后,除了受到香港地区内自然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外,由于香港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系和与国际资本市场高度合作的生态环境,港股看起来比a股市场还要复杂得多 这也是香港股市的独特风景,值得进入港股的投资者细细品味。

“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受益于大陆经贸交易的港股多次创新高/

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史料记载,恒指原本是恒生银行于1964年开始编制,以33只股票的代表性股票表现为基准的内部参考指数。

目前,恒指已迅速发展为自由流通股市值加权指数,成分股精选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共50家,恒指成分股细分为工商业、金融、公用事业及房地产4个子指数。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统计,截至上周五已收回,按指数权重排序,最大的5家公司依次为汇丰控股、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友邦保险、建设银行。

1992年7月,海虹集团股份成为第一家利用ipo在联交所上市的香港注册成立的内地公司,次年7月,第一家H股企业青岛啤酒在港开始交易。

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与香港市场的经贸交流越来越密切。 2003年6月,香港与内地签订《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香港证券交易所在内地的第一份代表性工作于同年在北京启用。 随后,恒生中国公司指数期货及期权合约出炉,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金融股相继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

得益于香港地区和内地经济的强劲增长,香港证券交易所旗下的证券和衍生产品市场在2006年表现卓越,接连刷新了许多记录。 恒指2006年12月28日上涨至20001点历史新高,h股指数上涨94%,衍生品市场投资额大幅增加,全年4291万张期货和期权合约成交,比2005年增长68%。

这次,即将开业的上海港通又将成为新牛市的引擎吗? 据记者统计,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公布“沪港通”项目以来,目前恒指累计涨幅为7%,近两个月来上升势头明显。

高度开放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内地投资项目的流入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活力,由此带来的红利也在二级市场表现明显。 但是,如果建立高度开放的国际化资本市场,在面对来自全球市场的冲击时,香港往往首先成为攻击对象。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发现,历史上几次极其危险的股灾,与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市场地位无关。

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美国道琼斯指数当天大幅下跌至91.55点,引发全球股市连锁反应。 之后的周一) 10月19日,恒指暴跌,收于3362.39点,受香港暴跌影响,亚太地区股市全面下跌,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各时区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最终绕地球一周返回纽约

联交所10月20日至23日紧急停牌4天,其间恒指期货也暂停交易,市场信心受挫。 为了恢复投资者信心,10月24日,银行公会宣布降息,次日晚上,香港财政司将期货市场主要经纪商及香港期货企业股东提供的10亿港币,加上从外汇基金提取的10亿港币,共计20亿港币作为备用贷款,支持香港期货担保有限企业。

但是,如此强大的救市行动仍未能赶走咆哮的熊市,10月26日复市时,恒指日内暴跌43%,期指更是下跌1554点,以8万张未平仓合约计算,共计62亿港元,企业承受能力

10月27日,香港财政司宣布从外汇基金注资10亿港币,与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再行10亿港币共20亿港币的备用融资,通过动员港大财团合作救市,才保证市场生存。

在这次袭击全球的股灾中,只有香港地区关闭了4天的市,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许多投资者走出仓库,更大程度地打击了海外基金对香港市场的投资信心,导致股市、期货市场长时间低迷。

另一个令港股投资者印象深刻的熊市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为了趁乱赚一票,1997年,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股者将矛头指向东南亚金融市场,被认为是最脆弱的一环的泰国最先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泰伯汇率一下子下跌,亚洲金融风暴一触即发。

那年10月,国际炒股转战香港,与美元挂钩的港元受到冲击,恒指在10月20日下跌至12967.82点后,于10月23日下跌至9766.72点。 随着银行业利率持续波动,恒指于1998年8月13日下跌至6544.79点低位。

为了遵守联系汇率制度,政府向市场注入约1200亿港元买入蓝筹股,恒指在两周内反弹至8000点水平,随后恒指稳步上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浮现,那年1月16日,恒生指数下跌1386点。 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随后宣布拯救该市,但依然难以改变市场信心,全球股市持续大跌。 由于香港股市没有实行限制沽空,当市场出现消息时,往往会成为沽的首选地,股市波动异常剧烈。

2008年9月至10月期间,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国际集团也濒临破产,遭遇全球金融风暴,恒指于2008年10月27日下跌至10676.29点,创下2004年5月以来的新低。

标题:“恒指近25年仅8年下跌 三因素揭秘港股“熊短牛长””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