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8字,读完约3分钟

实习记者徐皓从上海

受到股市快速上涨的东风,许多中小基金企业的理财规模今年有了不小的增长。 而且,中小基金企业期望的东西似乎在增加,这些基金企业在多方面进行着变化。

“改名改姓”企业品牌

昨日,新世纪基金企业发布改名公告,企业改名为“本基金”,统一大股东的本信托和名字。 旗下的三只基金也分别将名称“新世纪”改为“本”。 借此改名之机,新世纪基金变更了企业的所有宣传词和标志。

一位基金界人士表示,“基金企业讨厌改名。 特别是小基金企业,好不容易建立了声誉,谁还记得你? ”。

但是,本基金的企业相关人士表示,改名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品牌想要强化的影响很大,“本来在企业推广这方面就很弱,希望借此机会也加强这方面的业务。”

2009年上半年,新世纪基金业绩还不错,新世纪优选增长以70.9%的收益排在股票型基金第4位,优选红利以55.83%的涨幅排在混合基金第13位。 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基金销售的回暖。 2008年末,新世纪基金理财规模为10亿18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两个老基金的资产规模增长了73%,达到17亿2008万元。

除了明星基金

本基金企业外,今年以来,许多中小基金企业都在寻求变化,以求业绩的翻身。 据

报道,上海某中小基金企业今年定点加强投资研究部门建设,不仅新招募了投资监督,还扩充了投资研究队伍。

而且,基金企业不惜“下放”投资监管。 摩根士丹利华鑫启用企业投资总监督为大摩领先的基金经理,华富基金投资总监督也亲自掌舵企业今年新产品华富价值增长,7月初设立的本泛资源特点基金经理也是该企业投资总监督王卫东。

另外,许多中小基金企业也希望从特色产品中突破,开始创新产品的开发。 一家深圳基金企业的高层坦率地说,由于所在企业与大渠道不密切联系,不刻意营销,所以卖产品主要突出自身特色。

“特色”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基金企业意想不到或意想不到的快速发展之路。 例如,金鹰基金始终坚持“激进灵活”的投资风格,中邮基金坚持“高仓位”的投资理念,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万家基金的“拳头”产品。

规模的困局仍具有

难以撼动业绩的铺垫和借力强渠道,7月初设立的新基金本泛资源首次募集规模达到31.32亿元,同期众多。

虽然本基金企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内基金企业第一集团的差距明显。 据wind统计,目前基金企业平均理财规模为400亿元左右,但最大和最小规模企业分别为2498亿元和21.27亿元,差距为117倍。

在强弱争夺中,企业规模大、产品全、推广力度强、渠道特点十足的“大块头”们强者恒强。 统计数据显示,首次募集80亿部以上的4只基金“诞生”于目前规模排名前四的企业。 8只发行量不足10亿只的新基金大部分来自中小基金企业。

“有通过业绩来提高规模的企业,也有通过规模来提高规模的企业。 中小基金企业当然只靠业绩。 ”一位业内人士对基金业的现状是这样表达的。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标题:““规模困局”短期仍难撼中小基金企业积极求变”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