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0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顺利成为保险界第一大贪吃者,这次陷入了抢购24亿元海外不动产的境地。 最近,一家外国媒体透露,中国顺利购买了英国伦敦地标建筑工会(全球知名保险交易市场)大楼。 这是保险投资新政放宽海外投资渠道后,保险资金投资海外房地产的首例。

关于这一应对,中国表示,目前无法公开相关情况。 但是,有关官员昨晚向本报证实了这一消息是真实的。 “中国确实使用保险资金进行这种海外房地产投资,与国内成熟的商业房地产、写字楼投资的资产配置属性相一致。 通过投资有价值的商业房地产和办公楼,获得稳定的可观的租金收益。 ”

在国内保险企业中,中国平安是最早投资于国内商业房地产和写字楼的企业。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年初在本报的采访中表示,他倾向于投资酒店式公寓、商场、办公楼等不动产,收益率相当大,而且稳定。

中国平安购买的这座大楼有2/3以上的房产租给工会伦敦企业,该现有租赁将于2021年到期。 据媒体估算,工会每年支付的租金为1600万英镑,如果以同样的价格租用整座大楼,年租金将达到2400万英镑。 根据该年租金水平计算,中国将顺利完成这笔投资10年左右收回投资价格,剔除汇率等因素,这笔投资的年投资转化率在6%至9%之间。

“中国平安24亿英国买楼 成险资抄底国外不动产首例”

事实上,记者表示,不仅中国,而且有“仿制”海外房地产的野心。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房地产价格明显下跌,国内许多保险企业已经计划对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海外房地产投资。 在具体目标上,发达国家成熟的房地产很受保险资金的欢迎。 因为比起收益,他们更重视风控。

不过,记者表示,在一些保险企业内部,股东和管理层对立即到海外“抄底”房地产提出异议。 他们表示,房地产领域有很强的周期性特点,选城市、选地区、选时机、调控价格对房地产投资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所有保险企业都有这样的战术眼光和投资能力。

不仅是房地产,对保险企业来说,保险投资新政全面开放后,海外投资既是可预见的新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面对新事物,保险企业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制定严密的境外投资流程,全面认知境外投资流程中的风险因素和风险来源,将风险控制理念共谋于整个境外投资流程。 没有金刚石钻头,就不能摆弄瓷器。

标题:“中国平安24亿英国买楼 成险资抄底国外不动产首例”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13150.html